• 區(qū)劃代碼:320829000000
    地名由來:《嘉慶重修一統(tǒng)志》卷134泗州直隸州《山川》載:洪澤湖“在盱眙縣東北三十里。舊名破釜塘,……隋煬帝幸江都,道經此,久旱遇雨,因改今名”。縣以洪澤湖為名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春秋屬吳越。戰(zhàn)國屬楚。秦屬泗水郡、東?。西漢屬臨淮郡。1940年以前,洪澤湖西部和南部屬安徽泗縣和盱眙縣;湖東為淮安、寶應屬地;北部為淮陰、泗陽之域?谷諔(zhàn)爭時期,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在洪澤湖周圍開辟了淮北、淮南抗日根據地,于1940年在湖東建立淮寶縣,并于1941年5月在湖區(qū)建立中共洪澤湖工作委員會和洪澤湖管理局,第二年春改為中共洪澤縣委、洪澤縣人民政府;磳、洪澤兩縣均屬淮北行署。1943年,淮寶、洪澤分別屬淮北區(qū)黨委一、二地委。1945年11月,蘇皖邊區(qū)政府成立,兩縣劃歸第五行政區(qū)。1948年屬江淮二分區(qū),1949年屬淮陰行署。1950年初兩縣先后撤銷,分別劃給淮安、寶應、泗洪、淮陰等縣,1956年重建洪澤縣,縣政府設在高良澗鎮(zhèn),轄區(qū)為原洪澤縣全域和原淮寶縣的一部分,屬淮陰行署。1983年1月,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,洪澤縣隸屬淮陰市。